乐发v111

乐发v111欢迎光临乐发v111官方网站!

专注古建金属瓦行业

乐发v111全球仿古铝瓦及其仿古铝瓦配件专业供应商

服务热线:

139-2211-4700

铝瓦价格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我国古建筑之灵魂构件——斗拱

2022-04-28 12:00:40

斗拱,又称枓栱、斗科、欂栌、铺作等 ,是我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。在立柱顶、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,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,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,合称斗拱。


古建筑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。斗拱的实例早见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。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,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、壁画上,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。我国古典建筑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,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。


斗拱,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,是由方形的斗、升、拱、翘、昂组成。 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。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,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,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。一般上,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,才有斗拱的安置。


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。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。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,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。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耍头。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。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,象征吉祥如意。


一、斗拱的功能与作用:

斗拱在我国建筑木构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
其功能与作用,总结为以下几点:

(1)斗拱作为大型或较大型建筑柱子与屋架(或称下架与上架)之间的承接过渡部分,承受上部梁架、屋面的荷载,并将荷载传导到柱子上,再由柱传至基础,具有承上启下、传导荷载的功能。


(2)斗拱用于屋檐下,向外出挑,承挑外部屋檐,可使出檐更加深远,而建筑物深远的出檐,对保护柱础、台明、墙身等免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。


(3)斗拱用于室内向两端挑出,有缩短梁枋跨度,分散梁枋节点处剪力的作用。


(4)斗拱用于檐下(包括室内梁架之下),在建筑物上下架构架之间形成一层斗拱群。这一层由纵横构件、方形开斗组成的颇有弹性的结构层,就像一层巨大的弹簧垫层,组成可吸收纵横震波的空间网架结构,对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。


(5)从建筑学的角度看,经过造型加工和色彩美化之后的斗拱,又是很富有装饰性的构件。在封建社会,斗拱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主要标志之一,建筑物施用斗拱的制度如何,直接表现着建筑物的等级。


古建筑斗拱


二、斗拱在各朝代的样式特点:

1、汉斗拱:实物,见于崖墓,石阙及石室。

拱之形有两种,或简单向上弯起,为圆和之曲线,或为斜杀之直线已相联。

明器中有斗拱者甚多,每自墙壁出拱或挑承栌斗,其上施拱,间亦有柱上施栌斗者。“一斗三升”颇常见。

远在汉代,斗拱之形式确已形成,其结构当较后世简单。在转角处,两面斗拱如何交接,好像没有圆满的解决办法。至于后世以拱身之大小定建筑物全身比例的标准,则遗物之中尚无痕迹可寻。


2、魏齐斗拱:就各石窟外廊所见,柱头铺作多为一斗三升;较之汉崖墓石阙所见,拱心小块已演进为齐心斗。

云冈壁上所刻佛殿斗拱有作两兽相背状者,与古波斯柱头如出一范,其来源就很明显了。


3、唐代斗拱:唐代斗拱已臻成熟极盛。

(一)一斗为斗拱至简单者。大雁塔、香积寺塔之斗拱均属此类。

(二)把头绞项作(清式称一斗三升)玄奘塔及净藏塔均用一斗三升。

(三)双杪单拱 大雁塔门楣石所画大殿。

(四)人字形及心柱补间铺作 净藏塔前面圆券门之上以矮短心柱为补间铺作,其余各面则为人字形补间铺作。

(五)双杪双下昂 佛光寺大殿为此形较早实物。

(六)四杪偷心 佛光寺大殿内柱出华拱。

木构斗拱以佛光寺大殿为较古实例。


4、宋代斗拱:各部之卷杀,宋代较唐代为柔和。

唐代直线斜杀之批竹昂,在时期上唯宋初,在地狱仅晋冀北部见之。

模仿木构之砖塔,在斗拱之仿砌上,较之唐代更进一步。


5、明代斗拱:外檐斗拱为单杪重拱,上两层檐为双杪重拱,逐跳计心。

(一)上两层泥道拱与慢拱之上更施拱一层,成“三拱”之制,为罕见之例;

(二)上两层柱头铺作之耍头乃梁头之延长,其宽较华拱稍大,为后世明清梁头加大之始。


6、清代斗拱:就斗拱之结构言,元代与宋应作为同一时期之两阶段观。

元之斗拱比例尚大;昂尾挑起,尚保持其杠杆作用;补间铺作朵数尚少,每间两朵为常见之例,曲阳德宁殿,正定阳和楼所见均如是。已开明清斗拱之挑尖梁头及溜金起秤之滥觞矣。

明、清二代,较之元以前斗拱与殿屋之比例,日渐缩小。斗拱之高,在辽宋为柱高之半者,至明清仅为柱高五分或六分之一。

最近浏览: